“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集体备课会(第三次)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5-09-26 点击数:
(马克思主义学院 讯)2025年9月25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在艺术楼南二115教室开展本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会。课程组全体教师参加此次备课会,备课会由熊思伟老师主持。
本次集体备课会采取“专题说课+教学展示+案例研讨”相结合的形式,由课程组教师于延晓教授主讲。于教授首先针对第二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10分钟的说课。她从基本概念、逻辑体系、教学思路出发,系统阐释章节定位:“作为承接第一章重大时代课题的关键内容,本章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其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成果,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是后续各章节具体举措阐述的逻辑起点。”于教授结合学界前沿理论,梳理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递进关系,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世界意义”三大核心知识点,为参会教师厘清了理论教学的主线脉络。同时,针对章节中的重要概念,从多维度进行了解读,让抽象的理论变得清晰易懂。
接着于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进行15分钟的现场教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三个方面,运用翔实的资料、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贴切的教学案例,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象认知。与会教师不仅系统地掌握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更在对比分析中深刻体会到其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独特魅力。
教学展示结束后,课程组成员围绕本专题教学案例的选取与运用展开热烈研讨。王志军博士针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一表述,建议补充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的重要论述,衔接历史节点,增强学生对民族复兴的信心。田润宇博士提出在讲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时,可以引入美国总统特朗普否认全球变暖的表述,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优势。肖院长强调案例选取需强化“对比意识”,通过对比中西方实现现代化的做法或举措来进一步论证中国式现代化的超越性,坚定“四个自信”。
本次集体备课会达到预期效果,与会教师围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等关键环节展开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要将备课成果切实转化为教学实践,在理论讲授中注重学理深度与时代特色相结合,在案例选取上突出典型性与启发性,在课堂组织上强化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