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集体备课会(第一次)

作者:李思凡 时间:2025-10-21 点击数:

马克思主义学院讯 李思凡供稿2025年9月2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在主教学楼233教室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李思凡老师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会议。此次备课会以“走近马克思,与信仰同行——马克思的历史地位与马克思主义诞生”为主题,采用“说课——讲课——研讨”方式进行

备课会上,李思凡老师首先对课程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从教学目标、重难点拆解到教学方法选择,清晰呈现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必然性的思路;随后围绕“马克思主义为何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诞生?”为主题进行示范授课,通过“一条主线、三大维度”搭建逻辑框架。主线聚焦资本主义“时代之问”,即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跃的同时,周期性经济危机、贫富分化、童工及恶劣劳动环境等问题凸显,引发“人类向何处去”的深层思考;三大维度则从现实根源(社会化大生产与社会矛盾的冲突)、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走向自觉,失败后亟需科学理论指导)、思想渊源(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实现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论突破),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如何让理论教学更贴近学生、更具吸引力”展开交流研讨。姚萍老师建议融入马克思生平故事,以“人物叙事”增强理论的温度与鲜活度,助力学生建立情感共鸣;杨渝老师强调案例选择需贴近Z世代认知,可结合当代社会现象反向溯源,让19世纪的理论与学生生活产生关联;刘雯婧老师分享“自媒体博主视频导入法”,提议选取优质科普类、访谈类视频片段开篇,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蒋妍老师提出“生活哲学发现任务”,引导学生从日常消费、就业市场等现象中挖掘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现实映射;王熙老师则总结“内容接地气、方法灵活调”的核心原则,建议根据不同班级学情动态调整教学节奏与互动形式,各位教师的建议从内容优化、方法创新两个维度为教学改进提供了多元思路。

本次集体备课会不仅明确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章节的教学优化方案,更凝聚了教研室“以学生为中心、以理论深度为根基、以方法创新为抓手”的教学共识。下一步,教研室将整合研讨成果,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在“理论阐释精准化、教学方法年轻化、价值引领隐形化”上实现新突破,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从“理解马克思”逐步走向“认同马克思主义”,真正践行“与信仰同行”的教研初衷,为新学期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筑牢基础。


版权所有:江西服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向塘经济开发区丽湖中大道 邮编:3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