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室简介
江西服装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贺松兰教授主持,工作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工作室团队成员包括陈洋安、李思凡、魏园园、胡多、田倩颖等优秀教师,他们在思政课教学、科研等方面各有所长,共同为工作室的发展贡献力量。工作室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一系列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打造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思政课教学品牌。
一、建设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强调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江西服装学院积极响应上级政策,为思政课工作室的设立提供了政策导向和制度支持,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助力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学校思政课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作室的成立旨在满足教学需求,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图为工作室立项通知书)
二、现有基础
(一)师资力量
工作室主持人贺松兰教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思政课教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团队成员年轻有活力,专业背景多样,涵盖思政教育、法学等多个领域,为工作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教学成果
在课程教学方面,工作室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广泛认可。如,贺松兰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案例教学和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团队成员在教学比赛中也屡获佳绩,展现了较高的教学水平。
(三)科研能力
工作室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关注思政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在相关课题研究和论文发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已主持和参与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如贺松兰老师主持的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思政专项)“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志愿服务效益研究——以莲花县为例”等,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三、建设目标及规划
(一)建设目标
1.打造优质教学团队:通过培训、交流和合作,提升团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学团队。
2.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使“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3.提升科研水平:围绕思政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前沿热点问题,开展深入的科研工作,推出高质量的教学研究成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4.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通过举办教学观摩、研讨会等活动,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发挥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建设规划
1.短期规划
一是教学团队建设。制定团队成员培养计划,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和培训活动,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是课程建设。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打造一批优质示范课,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案、课件、案例等。
三是科研工作。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围绕课程教学改革开展课题研究,争取发表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科研论文。
2.中期规划
一是教学改革深化。持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师生同台”“双师同堂”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二是团队发展。着力培养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团队成员在教学比赛、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三是科研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推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工作室的学术影响力。
3.长期规划
一是品牌建设。打造具有江服特色的“思想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品牌,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模式和经验。
二是社会服务。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地方思政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如开展社会培训、提供决策咨询等。
三是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品质和扎实法治素养的优秀学生,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1.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每周开展集体备课会,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
2.开展教学培训与进修。选派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培训、学术会议和进修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鼓励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以赛促教,提高教学水平。
3.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记录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培训情况,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教师明确发展方向,制定个人成长规划。
(二)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1.优化教学内容。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最新理论成果,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学,增强课程的思想性和时代性。
2.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拓展教学空间和时间。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开展“走访美丽乡村探寻振兴之路”主题调研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提升科研水平
1.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整合团队科研力量,围绕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关键问题组建科研小组,开展协同研究。鼓励教师跨学科合作,拓宽研究视野,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2.搭建科研平台: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平台,为教师提供科研条件和支持。加强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争取更多的科研资源。
3.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科研考核评价机制,对在科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将科研成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挂钩,充分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四)强化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
1.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合作,建立一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2.开展社会服务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发挥专业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如开展政策宣讲、法律咨询、文化服务等活动,提升工作室的社会影响力。
3.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实践教学过程,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监督和考核。注重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学生实践报告、实践单位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2024年度活动开展情况
(一)教学研讨与培训
1.参加开展课程集体备课会: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讨如何将其融入思政课程教学,提高课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新闻链接:http://marxism.jift.edu.cn/info/1154/2395.htm
新闻链接:http://marxism.jift.edu.cn/info/1154/2708.htm
新闻链接:http://marxism.jift.edu.cn/info/1154/2686.htm
新闻链接:http://marxism.jift.edu.cn/info/1154/2805.htm
2.开展智慧教室使用操作培训及考核活动:全体教师参加培训,掌握智慧教室的使用技巧,提升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为创新教学方式提供技术支持。
新闻链接:http://marxism.jift.edu.cn/info/1154/2450.htm
3.组织开展《我要当老师》观影活动及能力提升活动,明确思政课教师职责,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大先生”。
新闻链接:http://marxism.jift.edu.cn/info/1154/2487.htm
新闻链接:http://marxism.jift.edu.cn/info/1154/2432.htm
(二)实践教学活动
1.组织师生赴新余夏布绣博物馆开展“一线课堂”实践活动:让师生深入了解夏布绣的历史文化内涵,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闻链接:http://marxism.jift.edu.cn/info/1154/2739.htm
2.走进南昌县军事主题幼儿园开展“一线课堂”实践活动:通过讲述英雄故事、开展互动游戏等方式,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同时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
新闻链接:http://marxism.jift.edu.cn/info/1154/2715.htm
新闻链接:http://marxism.jift.edu.cn/info/1154/2623.htm
(三)教学能力提升
1.组织开展思政课听课月、教学观摩、举办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系列比赛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教学风采的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与竞争,推动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质量提升。
新闻链接:http://marxism.jift.edu.cn/info/1154/2415.htm
新闻链接:http://marxism.jift.edu.cn/info/1154/2599.htm
新闻链接:http://marxism.jift.edu.cn/info/1154/2802.htm
2.参加全省高校思政课和红色文化课程教学比赛赛前指导:邀请专家对参赛教师进行指导,帮助教师精心准备比赛,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新闻链接:http://marxism.jift.edu.cn/info/1154/2621.htm
(四)学习交流与合作
1.与南昌光明社区共建育人实践基地:加强校社合作,共同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拓展思政课教学空间,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新闻链接:http://marxism.jift.edu.cn/info/1154/2543.htm
2.到南昌理工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等高校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在思政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工作室自身发展。
新闻链接:http://marxism.jift.edu.cn/info/1154/2628.htm
新闻链接:http://marxism.jift.edu.cn/info/1154/2629.htm